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抢先看!
“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”,有“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”。这个问题,分三层:1、巩固脱贫: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;2、推进振兴:全面推进乡村振兴;3、加快现代化: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一、重大意义
1,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,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(注:这句话,有成流行金句潜质。乡村振兴,是民族复兴题中之义。)
2,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,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守好“三农”基础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(关键词:压舱石。有饭吃,才有底气。)
3,构建新发展格局,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,农村有巨大空间,可以大有作为。(关键词:巨大空间、大有作为。下沉市场,潜力无限。)
4,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: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,只有深刻理解了“三农”问题,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、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。(关键词:大历史观。)
5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,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。(注:四个最。)
二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1、有效衔接: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,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工作不留空档,政策不留空白。
2、常态化监测: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,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巩固情况,继续精准施策。
3、产业帮扶: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,补上技术、设施、营销等短板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。
4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: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多渠道促进就业,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搞好社会管理,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、有就业、逐步能致富。
5、5年过渡期:党中央决定,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,对摆脱贫困的县,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。(注:这是个重大信号。)
6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: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
7: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: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,合理把握调整节奏、力度、时限,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。
三、抓好粮食安全
1、时间上,年年要抓紧: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,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。
2、数量上,18亿亩耕地红线: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
3、质量上,高标准农田:要建设高标准农田,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4、保护上,黑土地保护: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,把黑土地用好养好。
5、科技上,自立自强: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(注:比如,种子。)
6、种地上,调动农民积极性: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,提升收储调控能力,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,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。
7、责任上,党政同责: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,实行党政同责,“米袋子”省长要负责,书记也要负责。(注:党是领导一切的。书记责任重大。)
8、结构上,供给侧改革: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
9、生猪上,恢复生产: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,促进产业稳定发展。
10、走出去,要支持:要支持企业走出去。
11、餐饮浪费,要制止: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。
四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
1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: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,顺应产业发展规律,立足当地特色资源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,优化产业布局,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
2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: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,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普及科学知识,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3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: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保持战略定力,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加强土壤污染、地下水超采、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。
4、深化农村改革: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,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。(注:农村资源要素,除耕地外,还包括宅基地,等等。)
5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: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,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,注重加强普惠性、兜底性、基础性民生建设。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、垃圾处理。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,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,加强分类指导。
6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: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,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,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。
7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: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,创新乡村治理方式,提高乡村善治水平。
五、保障措施
1、县委书记: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“三农”工作上,当好乡村振兴的“一线总指挥”。
2、村支书: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、村“两委”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。
3、各类资源:要突出抓基层、强基础、固基本的工作导向,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,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。
4、一批优秀干部: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,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,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。
5、各类人才: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,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